神农架“鸟叔”用40年让300种飞羽惊艳出圈
发布日期:2025-05-13 17:12:46 来源:神农架林区融媒体中心 访问量:167

神农架林区融媒体中心(记者喻玲)在神农架林区的层峦叠嶂间,总有一个身影执着地穿梭于茂密森林。他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,时而凝神驻足,时而屏息静候,只为捕捉林间飞羽最灵动的瞬间。他,就是陈光海——一位用四十年光阴,专注记录神农架鸟类多样性的民间摄影师。他的镜头,不仅定格了万千生灵的优雅姿态,更见证了这片土地生态保护的壮丽奇迹。

从胶片暗房到数码时代的坚守

陈光海,今年60岁,是土生土长的神农架人。他与摄影的不解之缘,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。那时20多岁的他,受哥哥影响,在松柏镇经营起一家照相馆。胶片时代,他背着120相机走村串户,为老人孩子留下珍贵的生活影像,为无数家庭定格温馨的团聚时刻。夜晚,他利用无光环境搭建简易暗室,亲手冲洗胶卷和照片。

从胶片到数码,陈光海经历了摄影技术的重大变革,拍摄题材也逐渐丰富,涵盖风光、人像、野生动物、鸟类、花草等多个领域。他还曾从事新闻摄影宣传工作,在新闻写作和散文创作方面颇有造诣,其摄影作品多次在各类比赛中斩获一等奖、二等奖和优秀奖。   

在漫长的摄影生涯中,陈光海始终不断探索,追寻独特的光影艺术风格,拓宽创作视野。他坚信,只有持续创作出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优秀作品,才是摄影创作的终极目标。

从山河画卷到飞羽世界的转身

起初,陈光海将镜头对准神农架壮丽的自然风光,用影像记录这片土地四季更迭的壮美景色与时代变迁。然而,摄影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九十年代,经济拮据且家庭负担沉重的他,连基本的摄影设备都难以购置。因保存条件有限,许多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胶片发霉腐蚀,其中包括神农架第一次生态搬迁——国家公园板仓阴峪河三百多人搬迁前后的珍贵影像,这成为他心中难以磨灭的遗憾。  为了更新器材,他省吃俭用,只能购买低档次的半画幅相机,还一度遭到家人的反对和不理解。

一次偶然的机会,在拍摄神农架风光时,几只闯入镜头的小鸟让陈光海眼前一亮。这些灵动的小生命,或在枝头欢快跳跃、引吭高歌,或在林间轻盈穿梭、自由翱翔,为静谧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。从那一刻起,他深深沉醉于鸟类世界的奇妙,毅然踏上了漫长的拍鸟征程。

神农架,素有“华中屋脊”的美誉,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,成为众多珍稀动植物的天然庇护所。在这里,陈光海开启了探索鸟类奥秘的奇妙之旅。色彩艳丽的红嘴蓝鹊、珍稀濒危的金雕、小巧玲珑的柳莺、优雅高贵的白冠长尾雉……每发现一个新物种,都让他兴奋不已。四十年来,他的镜头已记录下300多种鸟类,这一数字的背后,是无数个披星戴月的清晨与黄昏,是翻山越岭的艰辛跋涉,更是他对这片土地深沉炽热的爱。

从快门捕手到鸟类活字典的淬炼

在陈光海的记忆中,许多拍摄经历都令人难以忘怀。为了拍摄罕见的大型林鸟红腹角雉,他曾在山林中连续守候三天三夜。每天天还未亮,他就背着器材出发,寻觅最佳拍摄位置;夜幕降临,万籁俱寂之时,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。饿了,就啃几口随身携带的干粮;累了,便靠在树干上稍作休息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第三天清晨,那只神秘的鸟儿终于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。陈光海屏住呼吸,稳稳按下快门,成功定格下这珍贵的画面,那一刻,所有的疲惫与艰辛都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。

随着拍摄经验的日益丰富,陈光海不仅是一位摄影师,更成为了鸟类研究的“民间专家”。他对每种鸟类的生活习性、活动规律和栖息环境都了如指掌。他会耐心观察鸟儿筑巢的全过程,细致记录雏鸟破壳的瞬间,见证幼鸟展翅高飞的成长轨迹。他的拍摄笔记详细记载着每一种鸟类的特征、发现时间和地点,这些珍贵的一手资料,为神农架鸟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。

“每次聆听风声鸟鸣,我都为神农架的神奇而感叹,这里孕育了如此丰富的生命。”陈光海感慨道,“鸟类、森林和其他动植物所展现的生物多样性,是神农架最宝贵的财富。”如今,退休后的他全身心投入到拍鸟事业中,这不仅是他退休生活的乐趣所在,更是他作为神农架人的使命担当。他是这片土地自然资源变迁的见证者,也是珍稀物种的忠实记录者。

陈光海的镜头,也见证着神农架生态环境的沧桑巨变。过去,受人类活动影响,部分鸟类栖息地遭到破坏,一些物种数量锐减。近年来,随着神农架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,退耕还林、封山育林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,这片土地逐渐焕发生机。陈光海明显感觉到,曾经难得一见的鸟类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,一些消失多年的物种也再度现身。他拍摄到的鸟类数量和种类逐年递增,照片中的鸟儿也更加健康活泼。

从自然记录者到生态点灯人的蜕变

除了用镜头记录,陈光海还积极投身生态保护宣传工作。他将自己拍摄的鸟类照片精心整理成画册,并举办展览,向更多人展示神农架鸟类的美丽与神奇,呼吁大家共同参与生态保护。他自掏腰包印刷宣传画册,走进乡村、踏入校园,挨家挨户宣传生态保护理念。

这些画册,不仅是精美的图片与文字的集合,更饱含着他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。每一页都诉说着神农架的独特魅力,每一段文字都传递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呼唤。通过这些画册,孩子们得以了解神农架鸟类的种类、生活习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,更重要的是,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,用实际行动守护这些美丽的生灵。

陈光海的故事,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。许多年轻人受他影响,纷纷加入到观鸟、拍鸟和生态保护的队伍中来。四十年的时光,陈光海用镜头书写着对神农架的热爱,诠释着对生命的敬畏。在他身上,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对生态保护的执着与坚守。

未来,陈光海将继续行走在神农架的山林间,用镜头定格更多生命的美好瞬间,为守护这片神奇的土地贡献自己的力量,而神农架的飞羽,也将在他的镜头下,继续谱写生命的传奇。

审核:柯祎 喻玲 编辑:陈悦

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。 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
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主办单位:神农架林区党委宣传部承办单位:神农架林区融媒体中心
鄂ICP备2021011370号-3